近年來,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廣泛傳播與實踐,連城縣廟前鎮的生態環境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用活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還構建出了“綠富美”鄉村的形態,將綠色環保理念與鄉村振興實現了完美融合。
近年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難免給廟前鎮帶來一些負面問題。這幾年來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的情況愈發嚴重。為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營造“水清岸綠”的小鎮氛圍。廟前鎮政府根據流域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點,從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角度出發,兼顧治理效益,制定科學有效的整治方案,并向上級積極申請項目,項目內容涵蓋了濕地提升工程、河湖緩沖帶修復工程、河道水環境改善工程、水環境監管等建設內容。
在豐富的生態修復項目中,水北村成績顯著,是廟前鎮的一顆“東方明珠”。水北村利用自身“依山傍水”的天然地理優勢,在濕地提升工程上下足功夫,利用人工濕地植物吸附降解污染物負荷,輔以必要的水系連通工程,有效減輕河道水質污染源承載力。把上游的污染源,居民的生活污水,包括農業污染源,先截流到種植狐尾藻、美人蕉的氧化塘-人工濕地-分流到若干個氧化塘,進行循環式凈化,再將水引入荷花池進行吸納降解,凈化完的水質再進入河道,河道增加緩沖帶,目前已建設7座攔河壩,對水質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截至目前,水北已建設氧化塘10余處,面積20余畝,荷花60畝;呂坊村、水北村、廟前村水系相通一體化濕地面積500畝,生態護岸2600米、狐尾藻種植1500平方米、新建30處排污口視頻監控。
目前,廟前鎮還在積極推廣種植狐尾藻、睡蓮、美人蕉、巨菌草等生態作物,堅持不懈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下一步,廟前鎮將進一步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全方位、多角度推進廟前鎮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打造廟前生態保護繪就“水藍圖”、構建“綠色屏障”的新姿態,確保此次的生態修復行動發揮預期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品質。
來源:廟言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