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地理福建龍巖2月10日訊(通訊員 鄒善水 錢永赟)2022年2月8日,筆者驅車來到“中國最美古村落”--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鎮培田村。“春色滿園關不住”詩句中的美麗畫卷展現在眼前。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連城縣西南部,離國家級風景區"冠豸山"約20公里。古代這里是連城縣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培田村已有800多年歷史,又被譽為“中國800年古村”。整個培田村約有1000多位吳姓居民。村內有300-500年前的明、清時期建筑群,布局合理,工藝精美,大部分房屋基本保存完好。古建筑物所特有的文化含量和村里濃厚的文化氛圍,令參觀者嘆為觀止。至今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2005年11月12日,在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中,培田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稱號,2006年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村落。
走進村內,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培田村坐落在三面環山的一塊狹長且又較為開闊平坦的地帶上,冠若山、筆架山、武夷山南脈自北向南直落培田,抵擋了寒流霜害、夏秋臺風的侵襲。村外五個山頭,護佑著培田的一方安寧。中間依著山型和地貌,有一條溪河呈外弧形蜿蜒穿過,把房屋和田野分開。一條官道擦村而過,通往長汀、連城。培田村前有筆架山,后有臥虎,左青龍,右白虎,門前還有五帶環水,是客家人講究的風水地理,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是地理條件與居住環境的關系。"枕山、環水、面屏"的整體環境和空間格局充分體現村落規劃傳統理念。培田古村,被譽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為培田村保存著折疊大夫第、衍慶堂、久公祠、進士第、南山書院等30幢大宅、21座祠堂、6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處庵廟道觀、1座古典小學,總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培田村中還有女子學校"容膝居",取名源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居是女子學習文化、女紅、禮儀的場所。容膝居房間不大,三開間,中間是用來講課的廳堂。容膝居是婦女受教育的地方,反映培田村的客家人對婦女的教育也相當重視。全村建筑的博大、保護的完好、古匾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蘊之深,為外界所嘆服。
這個有800年歷史的農村,是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是客家建筑文化經典之作。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位于培田村口的恩榮牌坊,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緒年間,是光緒皇帝為表彰御前侍衛、武將軍吳拔禎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三間四柱五樓式,通面闊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構件,正樓上為葫蘆寶頂。牌坊中柱前有報鼓獅,邊柱前有鳳尾石。正額即龍鳳板上陰刻醒目的“恩榮”二字,副額陰刻誥封吳拔禎三代人功名與職位的文字。
龍門枋淺刻雙鳳朝陽圖案,小額枋刻獅子舞繡球浮雕,中柱上正面、背面各有一副題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三十余棟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宗祠、六處書院、四座廟觀、三種版本族譜、兩道跨街牌坊、一條千米古街,不僅令世人驚嘆往昔的輝煌,更令這座沉寂了八百年的古村落,再度浮出歷史。
近些年,培田村在保護古村古貌古景基礎上,僻地建設新村。"民間故宮"的美景,吸引著國內外游人“打卡”熱搜之地,“春色滿園關不住”的詩句成為現實。

培田全景。錢永赟攝

古村春色。錢永赟攝

春臨古院。錢永赟攝

古巷游春。錢永赟攝

古屋宴客。錢永赟攝

古屋春暉。鄒善水攝

古裝古韻。鄒善水攝

古街歡童。鄒善水攝

古街村姑。鄒善水攝

古居故事。鄒善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