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文發布。這份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方面面,構筑了全景圖,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本期理論精選將圍繞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梳理相關文章、觀點進行解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決定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時強調,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闡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透過決定提出的300多項改革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藍圖清晰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前景催人奮進。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攻堅》)
【相關決定】
“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
“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專家解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張立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很關鍵。”這釋放了進一步強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度保障的信號,旨在通過改革促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打通各種堵點卡點,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相關決定】
“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
“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
【專家解讀】
教育部部長 懷進鵬
“近年來,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強化高校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
科技部部長 陰和俊
“我們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組織方式和治理體系,加快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破解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突出問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相關決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指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
【專家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 楊志勇
“此次部署的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相關部署一脈相承,并瞄準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制度。”決定的部署體現了系統改革的要求,將為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相關決定】
“支持長期資金入市”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制度”
“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
“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
【專家解讀】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曾剛
“從投資端和融資端入手,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制約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有助于完善資本市場功能,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相關決定】
“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
【專家解讀】
山東大學教授 王成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的建設,需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推動各民族群眾流動融居,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
【相關決定】
“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權利強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制度”
“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犯罪行為”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黃文藝
“執法司法是法治實施的主渠道,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決定強調對“各環節全過程”進行有效制約監督,在實踐中,就是要加強執法司法機關之間的互相制約監督、檢察機關對執法司法的法律監督、對執法司法的社會監督,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運行》)
【相關決定】
“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
“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
【專家解讀】
北京大學國家現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國新
決定提出“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是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的具體做法。這一機制既強調文化資源質量,重點解決公共文化產品“好不好”的問題;又強調供給方式,明確要讓優質文化資源與老百姓“直接見面”。要通過進一步推廣“訂單式”“菜單式”“預約式”服務等,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
【相關決定】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專家解讀】
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浦湛
多部門打出金融、土地、存量商品住房消化等政策“組合拳”,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適時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房地產市場正在出現積極變化。決定發布后將進一步釋放置業需求,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加快房地產市場重塑信心、走出調整期的步伐。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相關決定】
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專家解讀】
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有序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和建設,深化緊密型醫療聯合體改革。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相關決定】
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兒童醫療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
【專家解讀】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 韓文秀
“這些舉措的落實見效,必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相關決定】
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專家解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俞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相關決定】
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推動志愿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強化市民熱線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教授 伍先江
全國統一的人口管理制度涵蓋人口登記管理、人口信息管理、人口服務管理等制度。從國家層面統籌人口管理制度,將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便利公民社會生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為社會治理、國家安全提供基礎性支撐。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相關決定】
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
【專家解讀】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偉
“如果前、后任領導干部工作交接不夠明確、規范,就容易產生‘調令到手,抬腿就走;責任不清,是非不明’的現象,導致一些深層次問題,特別是經濟問題短期內難以發現,不利于一個地方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釋放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的鮮明信號,是破解“新官不理舊賬”、政策執行出現斷點等現象的有效方法。
(摘編自新華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將《決定》的“大寫意”轉化為“工筆畫”“施工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穩,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能闊步向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來源: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