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性xxx,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少妇,欧美日韩一区精品,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91猫猫

90年薪火傳承!閩西人民聽黨話,跟黨走!

日期:2024-09-29 08:50:35 來源: 編輯:連城融媒體中心
字號:【


   

                           

                           

                                       

90年薪火傳承:                                        

聽黨話 跟黨走                                        

                                   

                               


                       

                           

山河為碑,歷史為證。

90年前,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央紅軍出發長征,在兩年的時間里長驅二萬五千里,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擊退追兵阻敵,在交織著血與火、苦難與忠誠、奮斗與犧牲的漫長征程中,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把瀕臨絕境的中國革命引向坦途,開啟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斗爭的新紀元。

龍巖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核心區、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早在1951年版的《毛澤東選集》注釋就清楚說明中央紅軍是“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發,開始戰略性的大轉移”。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長汀中復村也被譽為長征第一村、長征最遠的出發地。

                               

航拍龍巖中心城區。融媒體記者 章宸睿 攝                                

9月27日,首屆“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活動啟動儀式在長汀中復村舉行。同時,我市媒體記者“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主題采訪也正式啟動。我們從中復村出發,將沿線采訪挖掘長征中閩西先輩的英雄事跡,用筆觸和鏡頭記錄長征出發90年后的如愿盛世,為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走進紅色歷史                                        

“紅軍橋”上的“生命等高線

                                       

                               

中復村有座客家風雨橋,它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中央蘇區時期,這座橋是當地參加紅軍報名處,鄉親們把它叫做“紅軍橋”。                                            

“你看,這前橋的四根柱子上都有一條刻痕,這是紅軍征兵時,用于丈量身高的標線。這條線和帶刺刀的長槍一樣高,為了不讓太小的人參加,青年達到這個高度才可以參加紅軍。蘇區人民總是說:人有槍高,當紅軍去叻!先后在這參加紅軍的有兩三千人,他們百分之九十以上沒有再回來!人們給這條刻線起了一個很悲壯的名字——生命等高線。”橋上,中復村紅軍烈士后代、紅色講解員鐘鳴正在深情講述。


                                                   

                                                   

                                                   


                                                       


                                           

中復村紅軍橋及紅軍橋上的“生命等高線”。通訊員 朱芳彬 攝                                            

當年,中復村所在的長汀縣南山鎮有兩個區蘇:紅屋和大田,人口不到一萬,現在冊紅軍烈士就有654位??墒?,只發出去不到300本烈士證,因為有些父子兄弟齊參軍的烈士沒有了親屬幫他們領證。                                            

在中復村還流傳著一句“家家無閑人,戶戶無門板”的話語,村里的男人都參加紅軍走上戰場,而女子則組成擔梁隊或是醫療隊,為紅軍送草鞋、送糧、進行救護等等。家家戶戶的百姓都把自家門板拆下來,供以制成擔架或工事所用;同時制作了大量草鞋,連同自家的糧食等物資一起送給紅軍。當地百姓與紅軍之間的感情,親如一家,感人至深。

鐘鳴的講述將我們帶進了歷史記憶——當年,中復村百姓對黨的信仰、對紅軍的信任,使他們擁護紅軍、支持紅軍、跟隨紅軍、參加紅軍。而類似的故事不僅在中復村發生,在上杭古田、才溪、連城新泉......乃至閩西的每一個鄉、村都發生過。正如鐘鳴說的“中復的紅色歷史就是長汀的紅色歷史、龍巖市的紅色歷史。來這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村的歷史,它是閩西人民‘跟著共產黨走,跟著紅軍走’的歷史縮影,也是中國革命的歷史縮影。

回首烽火歲月,在長達二十多年的革命戰爭年代里,閩西是全國較早、福建最早創建紅軍的地方,這里先后組建了紅九軍(后改為紅十二軍)、紅二十軍、紅二十一軍、新十二軍、紅十九軍等5個軍的紅軍部隊,先后有10萬余閩西兒女參加紅軍和游擊隊。

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奮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新中國成立后不完全統計,在革命戰爭中,閩西地區全部被毀滅的村莊有539個,絕滅戶數近3.8萬戶,為革命犧牲的在冊烈士2.38萬人,占全省犧牲烈士總數的一半。長期堅持革命的基點村有610個,龍巖全市7個縣(市、區)均屬一類老區縣(市、區),老區鄉鎮比重為100%。

“紅軍橋”上的“生命等高線”,以及閩西這片土地上無數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折射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革命歷史,共和國的旗幟上浸染著英雄閩西兒女的鮮血,歷史的豐碑上鐫刻著英雄閩西兒女的高度。


                               


                           

                                       

追尋長征足跡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一里一忠魂”                                        

                                       

                               

日前,在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頒獎典禮上,由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與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慈文(廈門)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網絡劇《血戰松毛嶺》榮獲“飛天獎”提名。
這部劇有著這樣一段背景故事:長征前夕,閩西打響了中央蘇區最后一戰。在中央蘇區的東大門、紅軍戰略大轉移的最后一道防線——松毛嶺,整整7天7夜,紅九軍團、紅軍工人師及閩西紅24師投入到保衛松毛嶺的戰斗,閩西子弟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譜寫了一曲鐵血忠誠的壯麗詩篇。
1934年9月30日的清晨,從松毛嶺炮火連天、硝煙彌漫中走來,紅九軍團在長汀中復村觀壽公祠前召開告別蘇區人民大會,吹響長征的第一聲號角,邁出了長征的第一步。當天下午3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先后到達長汀城休整,得到斜紋布薄棉衣、夾被、救護繃帶、鞋子等軍需物資的補充。10月6日晚,紅九軍團在長汀城南寨廣場集結再出發。
從長征最早和最遠的出發地—長汀中復村出發,紅九軍團行程時間之久足足超過了兩年,是中央紅軍中的驕傲,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                                            
如今,在中復村落成了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陳列館,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學生等來到這里,追尋長征足跡,接受紅色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據該館的運營方古韻汀州文旅集團出發地公司負責人易必萱介紹,去年這里接待了23萬多名游客,今年截至8月底已接待15.8萬名游客。

      紅軍長征第一村——長汀縣中復村。通訊員 朱芳彬 攝                                            

歷史豐碑巍然屹立,教育感染后人。對龍巖而言,長征的故事不止于“出發地”,從汀江到湘江,從松毛嶺到雪山草地,在長征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成千上萬的閩西兒女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從前鋒開路到后衛阻擊,從政治宣傳到地下工作,從后勤排憂到救死扶傷,長征中每一場戰斗都閃現著閩西子弟兵的英雄身影,長征中每一里路都有閩西兒女用鮮血染成的“紅飄帶”。

                                                   

                                                       

                                                       


                                                   

                                           

光輝的歷史滋潤著閩西的每一寸土地,先輩的足跡每一步都值得被銘記——                                            

閩西是長征的戰略支援保障基地,當年的閩西蘇區,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當紅軍,掀起了“猛烈擴大紅軍”的熱潮。在參加長征的8.6萬中央紅軍中有閩西兒女2.6萬余人,他們義無反顧、披肝瀝膽,到達陜北時,閩西子弟兵僅剩下2000余人,每500米就有一位閩西將士倒下,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一里一忠魂”。長征前夕,僅長汀一地就突擊完成5萬床被單、6萬擔糧食、20萬雙草鞋的支前任務。                                                            

長征途中,閩西兒女悲壯地完成了中央紅軍從中央蘇區突圍以來最慘烈的一戰“湘江之戰”,6000多名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34師“絕命后衛”,血戰湘江,換來了中央主力紅軍的安全轉移。閩西兒女在長征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別是以劉亞樓為政委的紅二師和以楊成武為政委的紅四團,擔負著先鋒師和先頭團的重任,他們一路過關奪隘,探路架橋,在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探路過草地、攻占天險臘子口等戰斗中屢建奇功。

紅軍長征后,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報復,以張鼎丞、鄧子恢為杰出代表的閩西兒女沒有倒下、也不會倒下,他們組成閩西南軍政委員會,開展游擊戰爭,打破了國民黨軍10個正規師的反復“圍剿”,在戰略上策應紅軍主力長征,保持了中國革命的戰略支點,創造了“二十年紅旗不倒”的奇跡。


                                           


                           


                           

                                       

新征程再出發                                        

“但愿子孫相繼起,能和先烈共流芳”                                        

                                       

                               

帶著火種上路,懷著初心前行。                                            

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可以告慰的是,閩西人民在偉大長征精神的照耀下,大力弘揚“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傳統,不斷推進改革發展和各項事業建設,保持穩健有力的奮進步伐,推動閩西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的中復村人和業興,一派盛世年景。村黨支部書記鐘克煜告訴記者,目前,村里紅色旅游產業加快發展,現有具備大規模接待能力的就餐和住宿場所6家、大小商鋪300余家、民宿12家,“夜經濟”從業人數達400余人;首創“三聯三融三贏”的黨建新模式,實施投資580萬元的紅軍醬菜工坊項目,已正式揭牌運營;推行“基地+農村電商”新模式,推動百香果、姜糖和老酒三大電商產品集群發展,電商產業銷售額攀升至2500多萬元。                                                

     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龍巖段)的長汀縣中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正進行室外配套工程建設。通訊員 朱芳彬 攝                                            

從歷史走來,看今日變化,放眼長汀、放眼龍巖,又有更加壯闊的發展圖景——今天的長汀“紅”與“綠”交相輝映,客家文化與歷史文化綻放魅力,昔日的“紅色小上?!?,現在是宜居宜業宜游的新長汀。特別是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長汀人民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久久為功,接續奮斗,實現了從濁水荒山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歷史性轉變,并總結形成了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長汀縣先后獲評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踐》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位于龍巖中心城區的中央蘇區金融街夜景。融媒體記者 章宸睿 攝                                            

今天的龍巖嶄新變化數不勝數,發展蒸蒸日上。當前,全市上下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按照“打好五張牌,建設新龍巖”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在全市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教育醫療、安全穩定、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創建、龍臺融合等各項事業大步發展,機械制造、有色金屬、文旅康養、建筑業、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各項產業欣欣向榮,一個個項目落地,一件件實事辦成,一張張笑臉綻放,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生活品質日益提升。

......

在著名的古田會議召開地龍巖上杭古田鎮,有個革命基點村叫大源村,村里烈士墓碑兩旁的石板上刻著一句話:“但愿子孫相繼起,能和先烈共流芳。”正值“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活動舉辦之際,感受紅土地上的薪火傳承,我們也深深覺得,這句話是對我們這一代閩西兒女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最好激勵——激勵我們永遠傳承閩西“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再出發,向著勝利再出發!                                            


                               


                   

END                            

                       


                   


                               


       


   


來源:龍巖市融媒體中心    

   



    主管單位:連城縣委宣傳部

    主辦:連城縣融媒體中心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0597-8923633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597-8935339

    微信掃一掃,關注連城融媒

    連城融媒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白沙| 玉林市| 额尔古纳市| 贞丰县| 乌鲁木齐县| 肇州县| 普定县| 宜丰县| 斗六市| 南乐县| 商水县| 阳原县| 微博| 南京市| 古交市| 体育| 景德镇市| 随州市| 布尔津县| 汤阴县| 临汾市| 和平县| 泾源县| 康平县| 东山县| 宝鸡市| 剑河县| 榆社县| 大兴区| 康平县| 酒泉市| 昔阳县| 策勒县| 万州区| 庄河市| 丹凤县| 永顺县| 太仆寺旗| 仁寿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