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走在夏日連城的廣袤鄉野間,處處涌動果蔬飄香、采摘豐收的熱潮:四堡鎮的芙蓉李樹掛滿紫紅果實,即將叩開采收季的大門;揭樂鄉的葡萄架下,一串串“夏黑”烏潤發亮,濃郁的香氣吸引著游客駐足品嘗;莒溪鎮廈莊村的高山蔬菜基地里,椒農們正麻利地采收著辣椒,準備發往江西市場;羅坊鄉邱賴村的絲瓜基地,翠綠鮮嫩的絲瓜被工人們快速分揀裝箱,通過冷鏈直供北上廣等大都市……
累累碩果,不僅散發著醉人甜香,更描繪出連城鄉村振興、百姓致富的新篇章。
如何讓小果蔬變身鄉村振興大產業?連城的答案是,立足生態、富硒、特產等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壯大經營主體、打造特色集群,持續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依托天然富硒土壤,羅坊鄉邱賴村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膽試種臺灣絲瓜,有效破解了土地細碎、銷路不暢的難題。同時,嚴格把控品質,最終成就了392項農殘“零檢出”的過硬口碑,從最初80畝試種,到如今400余畝的規模,羅坊絲瓜暢銷福州、廈門,還成功打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和山姆超市供應鏈……
在揭樂鄉,科技特派員示范工作站成為葡萄產業的“智慧引擎”。沿著冠豸山腳下,揭樂400余畝綠色鮮食葡萄園,匯聚了7個優質品種,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采摘。正是特派員用腳步和汗水,指導果農成功實現巨峰、陽光玫瑰等品種的“二次掛果”,將采摘期延長至11月,幫助果農實現豐產增收。依托毗鄰城區、景區的優勢,近年來,揭樂鄉持續壯大經營主體,推進現代農業“接二連三”加速發展,形成地瓜、鐵皮石斛、葡萄、獼猴桃等特色富硒農業種植面積3000余畝,農旅融合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采摘農業,引領200多戶脫貧戶在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上創業、就業,實現增收致富。
而在莒溪鎮廈莊村900米高海拔地理優勢,賜予高山蔬菜甘甜脆嫩的特質。該鎮一面力推“一村一品”示范創建,一面向林下、山澗要效益,發展棘胸蛙養殖、蓮子種植等多元業態,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經濟優勢。不僅如此,莒溪鎮還積極探索“數字+農業”發展路徑,組織村干部赴電商基地“取經”,培育本土主播40余名,讓百香果、黃金果線上銷售突破50萬元。同時,該鎮璧洲、莒市等8村“抱團聯建”,打造“蓮子酥工坊”、藍莓基地、有機葡萄園等特色集群,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
近年來,連城縣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黨建引領+干部參與”模式,整合農業服務中心、本土“土專家”“田秀才”等力量,為群眾送資金、送技術、送服務,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服務中心提供全流程扶持,全力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果蔬的芬芳,浸潤著連城鄉村的沃土,也映照著百姓的笑臉。2025年上半年,連城縣通過規模化種植,實施水果蔬菜產量與品質雙提升,全縣蔬菜播種面積約5.7萬畝,產量10.8萬噸;優化果茶產業結構,推進新植果、茶樹種植,實施低產果、茶園改造工程,全縣果樹面積約3.8萬畝,新植1500畝,產量6651噸;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
記者:黃水林 謝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