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水林 鐘桂蘭)春日暖陽耕作忙,種果插禾圖豐年。4月8日,在連城縣廟前鎮豐圖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百香果種植基地,鋼架已經搭好,合作社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大躍忙著組織指導村民給地畦培土、覆膜,栽種百香果苗。

豐圖村紅色歷史文化深厚,是連城的省級革命基點村之一,也是客家傳統古村落,全村現有人口3900多人。近年來,作為基點村里的新農人,鄧大躍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精心培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用心用情為村民辦實事、謀發展,當好村民的“領頭雁”。
創業致富“新農人”
豐圖村是連城遠近聞名的“竹筷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閑時,家家戶戶都以手工加工竹筷為生計。鄧大躍的祖輩在村里是小有名氣的竹筷加工專業戶,但鄧大躍自幼喜歡學醫,1994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江西一所專科學校,如愿以償學起了醫。僅學醫一年,因父親生病欠下了不少債務,為照顧臥床的父親,加上交不起學費,17歲的鄧大躍毅然放棄了學醫的夢想,輟學回家,接手父親留下的竹筷事業。
隨后幾年,鄧大躍在村里率先引進機械設備,變手工加工為機械化加工,并不斷改進工藝、更新竹筷樣式,把竹筷加工拓展到竹精深加工,產品銷售市場從原來的只有泉州,拓展到福州、廣東潮汕等地,形成了年產6000萬雙竹筷的生產規模,吸納解決當地婦女就地轉移就業,人均增收1.5萬元。
一人富不是富。鄧大躍在成功的同時,幫助村里其他竹筷加工戶引進機械化、智能化加工設備,精心指導加工技術,實現全村竹筷產業的“轉型升級”,帶領當地村民一起致富,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創業致富“新農人”。

作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領頭雁”,鄧大躍2012年被村民選為村委委員,2015年又被選為豐圖村村委會主任。2021年9月,因為工作能力突出,鄧大躍被選為豐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鄉風文明“引路人”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村民,鄧大躍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帶動全體黨員干部和村民,引領鄉風文明。
鄧大躍抓黨建促發展,積極創建學習型的兩委班子,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帶領村兩委干部進一步增強為民情懷,樹牢為民服務思想。將黨建工作與村集體組織的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全面推行黨務、村務及村級公共服務資金的公開,堅持“一事一議” 公益事業,重大決策事項由村民議事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真正用制度規范村莊高效治理。
鄧大躍積極倡導志愿服務,帶頭捐款籌資50多萬元,設立豐圖淑凡獎教助學基金,推動村里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成立黨員、青年、巾幗志愿者隊伍,組建十番樂隊、豐圖村女子軍鼓隊、腰鼓隊、廣場舞隊等新時代文明新風尚隊伍,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防毒防電詐等宣傳活動,倡導紅白喜事簡辦,推進移風易俗,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質。
幸福家園“拓荒牛”
“鄧書記就是我們村幸福家園的‘拓荒牛’!”“進村的路比以前好走了多了,再也不會下個雨,路就沒了。”“路寬多了,我們的致富路也寬了。”……說起進村的寬6.5米芷豐公路,村民們紛紛贊不絕口。
過去,由于芷豐公路狹窄彎曲,加上一些路段地勢低洼,容易出現水毀道路現象,影響群眾出行。2020年,鄧大躍一方面全力配合鎮黨委政府,推動完成總投資945萬元的芷豐公路改擴建與路面硬化1期和2期提升工程,一方面發動當地黨員干部帶頭捐款,共籌集資金15萬元用于彌補項目建設資金的不足、附屬設施的完善。如今,隨著這條公路改擴建工程的完工,豐圖村的村民們也邁上了致富的坦途。
近年來,鄧大躍用心推進村里的民生項目實施,不斷改善村居環境。2021年,扁板公路2.689公里擴建硬化工程,大竹園至長坪的村道擴建項目,陸續實施,進一步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開工實施竹山凹及橫開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善該灌區灌溉及耕作條件。
籌措資金近40萬元,建設休閑步道、閱覽室、老人活動中心、健身中心4處、農村公園3處, 豐富了村民日常健身以及休閑娛樂生活。爭取各級老促會的支持,向上爭取資金250萬元,對泰孚公祠、翠巖公祠等紅色古建筑進行修繕。
振興發展“領頭雁”
“有了書記領辦的合作社,我們增收要保障。”在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操作農機耕作的村民張炎生樂呵呵地說。他把家里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有400元租金收入,加上在合作社當機手,一年就多掙1萬多元。
2019年,時任村委會主任的鄧大躍,針對豐圖村人多地少、農戶零散種地低效的現狀,決定帶頭成立豐圖村農業專業合作社,引進現代農業企業,通過“農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模式,發展規模高優綠色農業。
“當時很多村民不理解,覺得合同簽10年會不會太長,簽訂后種子補貼是否能拿到,都存在疑問。為此,我們就一家一戶去做工作。”鄧大躍說。經過幾個月努力,合作社流轉了200畝的土地,讓老百姓有了穩定的田租收入,也有了在基地就地打工的收益,實現穩定增收。
2020年,鄧大躍帶領村民探索“合作社+農戶+就業+訂單農業”的合作經營模式, 嘗試黃金百香果、小黃姜等高優作物種植,并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由于有公司的技術指導、銷售保證,當年合作社種植的70畝小黃姜、30多畝百香果喜獲豐收,每畝收益5000多元,在帶動村民增收的同時,村集體也實現增收1萬多元。目前,全村有30多家農戶和3家家庭農場從事黃金百香果種植及小黃姜種植。

同時,鄧大躍引導村民對傳統手工業進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竹筷、竹枕、竹墊、藤椅等精深加工,實現增收致富。
“我們要團結全體黨員群眾,依靠縣老促會和各級黨政部門的支持,把豐圖這個革命基點村建設得更加美好。”鄧大躍告訴筆者,今年豐圖村計劃新建生態魚塘,建立種養基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等措施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利用內、外深丘畝農田改建魚塘20畝,中間套種蓮花,發展林下養雞,為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