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縣豪客人家特色菜酒樓負責人 羅益坤:那個莧菜是本地的嗎?拿兩把來。這個魚豆,今天魚豆是不怎么漂亮,這些有不漂亮的,給它挑出來,我們就漂亮的拿來。沒關系,價格一樣算。這個挑兩斤來。
這位正在選購蔬菜的90后小伙是連城縣豪客人家特色菜酒樓負責人羅益坤,采購好食材是他每天早晨最重要的工作,羅益坤認為,要做好客家美食,選好食材是關鍵。
2011年,羅益坤從廈門工廠辭職返鄉創業,開始從事美食行業。現如今,他一手創辦的連城縣豪客人家特色菜酒樓成為連城縣首家福建省商務廳認證的正宗閩菜館,同時是連城縣客家美食協會副會長單位。
羅益坤:為什么會開餐飲,因為我們連城是中國客家美食名城,我就說學廚師,因為我從小就愛做菜。就從那時候就一邊學廚,最開始是開小吃店,小吃店后面就做小炒,小炒后面,去年就裝修了一下,就改成酒樓,就做當地的特色菜,就做到今天。
創業初期,羅益坤也遇到過因店鋪選址較為偏遠而缺少客源等問題,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創新菜系,開發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全鵝宴”,為酒樓吸引了很多忠實顧客。
羅益坤:因為我們這邊開的位置離縣城比較遠,那客源的話比較少,當時你沒有特色菜,那確實競爭不過其他更近的那些同行,因為我們位置比較遠。那后面在2014年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就是我父親的一個朋友在家里養了一批鵝,他送兩只給我老爸,我老爸說,那你就試一下這個鵝怎么做,那我就結合當地我們做番鴨的那種技法,用到這個鵝身上,開發了一套全鵝宴。從那時候開始,口碑一個傳一個,然后包括我們定價也比較大眾,比較親民,所以就一下子就火起來了,連續做到今,到今天我們平均每天都是20桌的鵝。
顧客 張可欣:今天剛好我們幾個姐妹聚餐,所以說我就帶她們來品嘗了我們的全鵝宴。他用的鵝是叫做獅頭鵝,它的肉質比較緊致,然后比較鮮美,有時間的話大家可以過來品嘗一下。
疫情之下,對餐飲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羅益坤在做好全鵝宴、九門頭、白鴨湯等連城特色菜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各類海鮮菜式,從而為酒樓增加新的活力。同時,他積極探索引進食品真空包裝技術,從而真正做到讓連城特色菜走向全國。工作之余,他也通過抖音、視頻號等自媒體平臺,分享更新特色菜系,為酒樓引流。
羅益坤:我們做的比如說像我們的鵝,那個手抓鵝,它是特色菜,很多外地的客人吃了是流連忘返的,經常有一些上海的客人,他就是吃完,但是他來不了連城,他問我能不能寄,那后面我們就轉變一下經營思路,就是說現在下一步就打算說買真空機,有一些菜品,我們當地的一些特色菜可以郵寄回去,加熱就能吃的,就即食了,像這類我們是以后重點要考慮發展的方向。那我們接下來就說靠創新,包括是菜品的創新,還有經營思路的創新。
近年來,連城美食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連城客家美食店達1180家,其中縣外就達238家,年產值10.8億元;美食從業人員達4.9萬人,占全縣人口的八分之一,成為連城百姓最重要的脫貧致富的產業之一。連城縣還通過“客家美食大賽”,實施“萬名廚師培訓”工程等措施,促進美食產業的發展,為連城鄉村振興提供了蓬勃力量!
羅益坤:對于我們連城想從事餐飲行業的年輕人,或者說學生,我作為過來人,個人有這種建議,就是說我們連城作為中國客家美食名城,也是旅游縣城,擁有很多的旅游景區,我們服務行業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埋頭苦練,把功底做扎實,關鍵是功底扎實,比如說現在很多新的媒體,比如說抖音,上面很多全國的同行,他們會在上面發一些優秀作品,我們可以去學習,然后去借鑒,或者說從它里面找到靈感,我們自己把連城原有本地的食材、做菜的方式再上一個臺階。之前連城餐飲是老一輩餐飲人為我們打下的名聲跟口碑,那連城餐飲的未來絕對是要看我們這新一輩的年輕人,一起加油!
記者:湯波濤 陳宗煒